Quantcast
Channel: web Archives - Jan's Tech 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6

[ezone] NetTalk 洋人佔中:人民不會忘記

$
0
0

又講洋人搶港女,又以佔中做標題,無非是想大家留意早前Google敗訴的「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案例。雖然該案在歐洲,但不知會否/如何影響未來有關私隱 vs 網絡自由的案件。本文刊於823期ezone的Net Talk專欄。

洋人成功佔領中環(蘭桂芳),入關搶港女。這幕「讓愛與洋人佔領中環」在網上鬧得熱烈。到這是個人道德或起跑線問題,還是種族仇恨,或應該升級成一個外交議題呢?人人意見不同,但緊隨其後的起底行動,如果你是被佔領的港女(但有說是互佔領的),你可能會覺得互聯網太可怕。以往的事,自己的背景都逐一被人找出來。當高登討論區熱炒她的身世時,可能她希望可從搜尋服務,或社交網站被忘記,但網絡上人人都是(義務)大偵探,又豈會讓她「被忘記」呢?

但要求Google「忘記自己」,也不是沒有案例。最近西班牙有位男士名叫Mario Costeja Gonzalez,就不希望其他人在Google搜到他過往的經濟困難,認為過去已是過去的事,應該在搜尋器上「被遺忘」(其實中文應該是不讓人追尋到),於是就向法院申請,要求當地一份報刊刪除有關他的報導,並同時要求Google從其搜尋結果中刪去這位先生財困的資料。

法院的判決是,報章是依法刊登當時的「新聞」,所以不用刪除,但Google就要從搜尋結果中刪除有關Mario先生當時的資料,不許其他人透過Google搜尋服務追蹤他以往的事情。法院給傳媒的文件如此紀錄:

The Court observes, furthermore, that this information potentially concerns a vast number of aspects of his private life and that, without the search engine, the information could not have been interconnected or could have been only with great difficulty.

法院都明白,這是一宗先例。這讓任何人在歐洲都可以向任何互聯網公司提出申請,刪除個別有關他們的個人資料。這可能會嚴重影響互聯網用戶對於因可以使用個別資料而享有的公眾利益。

任何人都有他的過去。我們當然想控制自己在網上有甚麼材料會被人找到,但這互聯網的增長,與現代搜尋工具的效率令人難以遮掩過往做過的事。但如果可以要求互聯網公司刪除部份有關自己的個人紀錄。「被佔領」的港女慘遭起底,情況其實就如西班牙男子Mario Costeja Gonzalez。如果可選擇,可能該女士也希望把自己在網上的私人紀錄洗得一乾二淨,免被起底。

但有甚麼情況會與Mario先生的不同呢?既然說是有關公眾利益,公眾人物的部份往事當然就是很具影響力,也因此較難列入這「可被遺忘」的清單之中。問題是,公眾人物的甚麼部份會獲保障,而不是公眾人物面對類似訴訟又會有多少勝算呢?真的要等待法院修訂了法例之後,才有定奪。相信當歐洲那邊的法例有定案之後,亞洲區,甚至我們香港也會隨之審視現行的法例對這類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6

Trending Articles